[PConline 杂谈]很多小伙伴在购买笔记本时都会陷入一个盲目迷信“性能”的误区,以为只要配置高,笔记本的性能输出和体验一定是有保障的——但是!事实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单从效能输出上来讲,与性能相关的因素就有很多——理论硬件性能上限、散热设计、厂商的制造工艺、模具材料的选择等其实都会影响到笔记本最终的性能输出。单纯地堆积硬件配置,其实并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最终想要的效果——散热压不住,任何硬件的堆砌都是纸老虎。 从散热层面来说,笔记本硬件当中的处理器和显卡都是发热大户,同时期性能越强的硬件,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直线上升的发热量——而它反过来也会制约硬件实际的效能输出。因而,散热设计在笔记本上一直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而且,笔记本最终落在用户手中,首先是作为一个消费品和工具存在的,因而,围绕着用户体验和需求层面,一个并不“以人为本”的产品是很难赢得大家认可的——就好比你不会去骑一个速度很快但把根本不正的电动车、或是去用一个虽然“4K电影不卡”“地下三层也有信号”“屏大屏亮屏镶金”,但却发热烫到拿不住的手机。 况且,现在人们对笔记本散热的要求,也早就不只停留在“不影响性能”的层面了,“摸上去不热”“冬天里能暖手”简直就是二元对立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但它在许多消费者脑海里却是同时存在的,没有人想抱着一台发烫的笔记本使用,也没人想在冬日开窗换气时变得战战兢兢。 诸如触摸和观感的体验,还有键盘力反馈和屏幕、功能的选取与设计,都同样也影响着用户对一款笔记本的评价和感受——“内部布线一团乱麻”“动不动蓝屏找个售后比找干爹要钱都难”这样的事情,想必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都是不会想要经历第二遍的。 难道这个世界的规则,就只能让消费者在茫茫机海中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个“机”吗?当然不是——商业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渗透是方方面面的,想玩游戏就会有“游戏本”,对“轻薄便携”有至上的需求就会诞生轻薄本,商务出行少不了对信息的保密,因而主打信息安全的商务本也是一找一大把——消费者想要减少购机的“沉没成本”,厂商自然也会在兼顾巩固自己品牌口碑的同时,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旗舰本”出来。 当然,旗舰本之所以被称为“旗舰”,也必然是有其背后的实力和背景的,高昂的价格背后,也隐含有“用金钱买时间”这样的逻辑。 品牌口碑是支撑旗舰本的一个原因在这个时代,消费者对消费品不仅有功能性的需求,也有社交性的需求,满足舒心体验的同时,大家也都想要“拿出去好看又有范”“售后亲切嘴又甜”的舒畅体验——傻大黑粗、售后从不给好脸的产品光是拿到差不多就能把自己给气得半死了。 因而,对于“你要什么我就能给什么,360度无死角研究用户需求”的现代企业来说,用户“轻松买到好本”“要好看还有范”“好用不心累”等需求,和企业自身“树立品牌口碑,提高影响力”的目标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为了营造自身主体品牌的竞争力,维持厂商自身的口碑口碑,旗舰产品的做法,自然就成为了许多OEM厂商常见的商业策略——成功营造的品牌形象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者在面对低参与度的购买决策时,选择厂商自家的产品。 过硬的实力、良好的售后、成功的宣发,三位一体式的“旗舰本”在其典型的商标、经典的配色、响亮的标语等视觉信号深入消费者的脑海后,更是能为品牌的主体厂商带来更多“正向迭代”的机会——进一步升级的宣发、消费者群体当中的品牌效应、影响力与口碑的树立......这个过程中受益的不仅仅只是“这个旗舰产品”,还有其他的产品线和品牌。 而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仅通过高昂的价格,天然地获得了厂商对品质的保障、减少了筛选目标的时间成本,还同时获得了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性能与设计平衡、口碑与社交属性并兼,这样的产品如非是老道的消费者,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筛选出来的。 因而,旗舰本的细分定位,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同时兼顾了优化“用户选择成本”和“厂商销售表现”的商业策略。而对于消费者们而言,虽然并不绝对,不过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选择口碑和实际表现更为稳定的旗舰本的确会省掉一大块购买之后的麻烦。 精心的软硬性设计和工艺投入也是其一大竞争力 而为了保证旗舰产品的竞争力,厂商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尝试也会相对来说更放开一些,因而用户也能更早享受到更好的使用体验,诸如Max-Q、窄边框、面部识别、雷电3接口等一系列特性也都是率先在“旗舰本”上使用的,在体验层面,按键敲击顺畅丝滑、更为与时俱进的接口和屏幕设计、触摸板精准无误操、指纹轻扫瞬间无忧等对体验上的雕琢也同时决定着一款笔记本是否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 俗话说,早买早享受就是这个理。 价格高昂,不仅仅是因为噱头制约旗舰本的最大因素,其实是成本和售价。归根到底,这些理想的根源,都是由诸多成本投入所决定的。为了维持以上这些“美好的愿景”,保持“产品影响力”,每家公司都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物料(诸如不良成品的淘汰、各种物料成本等等)、人员、研发等多种成本,而为了收回这些成本,旗舰产品高昂的定价策略的敲定几乎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同所有现代技术产物一样,笔记本研发也是一项大工程 研发过程,当然并不仅仅只生产一套模具这么简单,事实上,这个初始环节决定着笔记本成品的方方面面——功能特性、散热表现、后期维护难度、系统的稳定性等等等等都是研发阶段的成果。而这其中又牵涉到包括机壳选材、硬件搭配、供电设计、内部布局以及散热思路等多方面的设计维度,是有大量可操作和优化空间的,在正式投产前,这些维度的设计都要测试、敲定,其中的耗材和时间、人力成本也是一款笔记本出厂的研发成本。 此外,想要让消费者及时了解到这些产品,到位合理的宣发自然也是少不得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可不仅仅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描述,如何去把握大众舆论的动态、如何让产品结合时事及时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与什么活动结合能够获得消费者的支持,这些都不仅仅只是投入钱财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还需要技巧——成百上千的人员都可能参于其中,厂商合理的内部管理、及时的外部投入,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朝着更好的结果发展...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进行人力、财力的投入。 “公众号”“品牌人格化处理”等都是其中的策略——而弥补这种成本投入的其中一条途径,自然就是产品的定价——高昂售价与对等收益的背后,也是有一个“小世界”在运转着呢! 当然,买本看预算,切勿盲目迷信品牌...总而言之,高配置的笔记本未必就是旗舰笔记本,而源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厂商自身商业策略而诞生的“旗舰本”,归根结底也可以被总结为“买方卖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品质”“高信誉”的标签带来的,是高筑的售价。此外,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成本与利润相加,再多一笔“保障金”所换来的“旗舰本”,其实也未必就是最好的——复杂的猜疑和强大的宣发能改变一切人们对产品固有的认知,制约“高配本”得到普遍认可的桎梏,同样也可能因此而出现在“旗舰本”上。把握好手中预算的水平,多方取样交叉对比的策略,其实在面对“旗舰本”时其实也同样适用。 |
正在阅读:只有硬件的旗舰本是纸老虎! 这些也很重要!只有硬件的旗舰本是纸老虎! 这些也很重要!
2020-05-12 09:30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xiebo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