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近日在Medium上发布博文,深入分析了英特尔 Lunar Lake失败的前因后果。 Intel近期宣布在Lunar Lake之后,将不再把DRAM整合进CPU封装。尽管此事近来成为焦点,但业界早在至少半年前就知道。在Intel的roadmap上,后续的Arrow Lake、Nova Lake、Raptor Lake更新、Twin Lake、Panther Lake与Wildcat Lake等新产品,均不采用Lunar Lake的封装方式。 Lunar Lake项目源于两个动机: 与Apple Silicon竞争:应对MacBook采用Apple Silicon后市占率提升,Intel欲证明x86架构也能达到相似性能与续航力。 为此,Lunar Lake做出三个关键决策:整合DRAM、指定特定零组件(如Renesas为电源芯片独家供应商)、与将NPU算力提升至48TOPS。 值得注意的是,Intel 2024–2025年的处理器中,仅Lunar Lake超过Microsoft定义AI PC门槛的NPU算力达到40TOPS。这个看似奇怪的规划,正是因为Lunar Lake定位是要与Qualcomm竞争,但Intel可能不知Microsoft会如此定义AI PC。 有趣的是,这个奇怪的Lunar Lake规划,今年倒是短暂的帮助了Intel的营销,使其至少在一片坏消息中,还能宣传AI PC。但这全然是运气好,证据是若Intel早知道微软定义AI PC的40TOPS门槛,就不会让后续的Arrow Lake的整体TOPS(36总平台TOPS)低于AI PC门槛的48TOPS。 Intel称Lunar Lake因整合DRAM稀释毛利率而失败,但真正原因是:
从Lunar Lake失败可见,Intel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制程落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产品规划能力(另一证明为AMD在一般服务器的占有率持续提升)。制程技术或许只是表象,导致一连串错误产品决策的组织机制可能才是Intel的核心问题。 |
原创栏目
笔记本热点
IT百科
笔记本热词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