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IT:网约车政策太苛刻?我说改得好!(第564期)

2016-10-18 11:56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夏尔 责任编辑:wangjun2

  【PConline 资讯】前几天跟朋友吃饭的时候聊到了网约车的话题,几个人看法不一。十一回来后,北上广深四城同时出台网约车管理新政,其中北京、上海最为严格,深圳、广州在司机资质上略微宽松,但在车型的规定上与北京上海一致。滴滴公司在各地新政出台后表示:“以上海为例,据滴滴平台统计,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

  仅仅在两个月前,滴滴才意气风发地正式收购了优步中国,两者合并后市场份额将超过90%,一个空前庞大的网约车帝国就此崛起。而如今,各城市对《暂行办法》的落地,打了网约车一个响亮的耳光,帝国崩塌得如此迅速而无奈。

  对于网约车的限制,从车辆到驾驶员本身的限制非常多,简单来说,车必须是中高端车,比如奥迪A6、凯美瑞等,粗略划线的话,20W以下的车不在考虑范围内;其次包括车辆行驶公里数、功能配置等也都有详细的要求;驾驶员本身各地要求不尽相同,其中最为严格的北京上海要求驾驶员必须是本市户籍,仅这一项标准预计就会筛掉绝大部分现役车主,毕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中,外地人的数量远远高于本地人。对于这个政策,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可以说是对半开,反对的理由包括:出租车打车困难、黑车(非网约车)价格昂贵、大量原有车主失去资格导致收入下降;而支持的理由则在于:保障出租车的合法权益、缓解道路压力、提高乘坐网约车的安全性。当然,我是绝对看好这个政策的实施的。

  在北上广深生活的人都深有体会,道路压力越发严重,尤其是早晚高峰,网约车的盛行让很多私家车从原本“下班回家”的固定路线变为“下班拉活再回家”的模式,为原本就拥堵的道路又加了一大把沉重的稻草,而这次的政策实施后,网约车数量骤降,绝大多数的私家车没有了在道路上反复行驶的理由,虽然不是主要拥堵源头,但这轻微的缓解也是好的。

  其次是夏尔最为看重的一点——安全性,在嘀嘀打车热度逐渐升高的这几年中,各种犯罪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对于驾驶者资质的审查一度成为滴滴和整个用户群的心病,也正是出于对于这种看似正规的“黑车”的担心,这些年我从来没有独自乘坐过滴滴,相比正规登记的出租车,滴滴始终只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加入的平台而已,而这次看似严苛的政策实施后,虽然不能说百分百保障安全,但这对于原本鱼龙混杂的车主群体来说绝对是一次大规模有效的梳理,安全性的相对提高对每一个乘客来说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再者,对于车辆本身门槛的提高虽然也同时加大了用户的消费成本,但回想到曾有不少用户遇到过“货不对板”的问题——明明约了辆价值十万左右的三厢家用车,结果来的却是一辆破破旧旧的大面包,坐还是不坐?——基于此类现象的发生,这样的门槛设置还是有些道理的,我们可以较为理想化的认为,能用自己名下价值二十多万的车辆和本地身份证登记的车主应该不会去换一辆面包车过来拉活。车辆本身质量的提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关系到安全性本身,中级以上且状况良好的车辆在本身的安全性上是明显优越的。

  最后一点,提升到整个市场角度来看,最大的获益者还是出租车群体,此前网约车的盛行加上滴滴本身的价格政策,让背负着份子钱的出租车生意骤减,相比较网约车司机这个机动的群体,出租车更为稳定,也是城市交通重要的一环,保证正规出租车的利益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一直放任网约车肆意增长恶性竞争而导致出租车行业因压力而出现动荡,那对于整个城市的交通都是致命的。

  支持的声音很坚决,但反对的声音也同样此起彼伏,网约车主的反对无需多说,无非是自身利益的受损,而很多用户出于对价格的考虑也是对此持反对意见,的确,网约车门槛调高,车辆本身价值成本抬高,势必会导致用户承担的花销上涨,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次政策的门槛设置显然就是将网约车设定成了较为高端的定位,希望一般用户出行首选还是公共交通工具及出租车,抛开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不说,为了更高的安全性增加花销,难道不值得吗?毕竟跟任何东西比起来,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对于这次超严格的网约车政策实施,你会支持吗?

热度排行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