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评测室大曝光 最全本本评测知识手册评测室大曝光 最全本本评测知识手册

2010-03-16 00:06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PConline评测室·潜虫 责任编辑:weixianyin

  钛合金:我们可以把钛合金材料看成是镁铝合金的升级加强版,由于成本非常昂贵,目前极少笔记本使用钛合金材料,不过曾经却是IBM笔记本的钟爱,这也是当年不少IBM笔记本为什么售价如此昂贵的原因之一。

  钛合金与镁铝合金最大的区别就是加入了碳纤维材料,因此无论散热,强度还是表面质感都优于铝镁合金材质,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铝镁合金更加的复杂多变。其关键性的突破是强韧性更强、而且变得更薄。就强韧性看,钛合金是镁合金的三至四倍。强韧性越高,能承受的压力越大,也越能够支持大尺寸的显示器。因此,钛合金机种即使配备15英寸的显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预留太宽的框架。至于薄度,钛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镁合金的一半,厚度减半可以让笔记本电脑体积更娇小。钛合金唯一的缺点就是必须通过焊接等复杂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结构复杂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这些生产过程衍生出可观成本,因此十分昂贵。

  碳纤复合材料:碳纤维材质既有铝镁合金高雅坚固的特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碳纤维的韧性和散热效果很好,而且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碳纤维的问题在于目前的价格偏高,而且加工性能差(不易成形、不易着色)。使用碳纤维的本本也不是很多,大家熟知的只有华硕,索尼的部分本本用碳纤。另外,小黑的钛合金皮上,其实也覆盖着碳纤。至于某品牌本本的漏电传闻,大家想想也就明白了,碳纤本身就是导体,如果绝缘层和接地处理不好的话,电你一下也正常。

  碳纤复合材料的外观类似塑料,但是强度和导热能力优于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ABS外壳需要另外镀一层金属膜来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销的主角。据IBM公司的资料显示,碳纤维强韧性是铝镁合金的两倍,而且散热效果最好。若使用时间相同,碳纤维机种的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碳纤维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成型没有ABS外壳容易,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都比较简单缺乏变化,着色也比较难。此外,碳纤维机壳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接地不好,会有轻微的漏电感,因此IBM在其碳纤维机壳上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

  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PC在机壳上的印名为PC-GF-##,它也是笔记本电脑外壳常用的材料的一种。从实用的角度,其散热性能也比ABS塑料较好,热量分散比较均匀,它的最大缺点是比较脆,一跌就破,我们常见的光盘就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


2007年,华硕推出黑色版VX2率先使用下一代环保碳纤维材质

  聚碳酸酯PC的原料是石油,经聚酯切片工厂加工后就成了聚酯切片颗粒物,再经塑料厂加工就成了成品。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耐冲击性优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压缩强度高;蠕变性小,尺寸稳定;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尺寸精度高,稳定性好;耐油、耐酸、不耐强碱、氧化性酸及胺、酮类,长期在水中易引起水解和开裂。缺点是因抗疲劳强度差,容易产生应力开裂,抗溶剂性差,耐磨性欠佳。不管从表面还是从触摸的感觉上,PC-GF-##材料感觉都像是金属。如果笔记本电脑内没有标识的话,单从外表面看不仔细去观察,可能会以为是合金物。

   PC的生产成本较低,是替代金属成为笔记本外壳的良好选择,但是因为比较“脆”,所以有些厂商改进了工艺,以提高强度。不过这种工艺并未成为主流,所以市面上的PC材质本本不是特别多。曾经比较常用的是FUJITSU,在很多型号中都是用这种材料,而且是全外壳都采用这种材料。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本文导航
第1页:1、评测环境及流程简单说明
第2页:2、笔记本评测知识——外观工艺
第3页:3、笔记本模具材料——ABS工程塑料/镁铝合金
第4页:4、笔记本模具材料——钛合金/碳纤/PC复合
第5页:5、笔记本模具材料——皮革/烤漆/环保材料
第6页:6、笔记本评测知识——做工质量
第7页:7、笔记本评测知识——人性化设计
第8页:8、笔记本接口设计——USB
第9页:9、笔记本接口设计——HDMI/DVI
第10页:10、笔记本接口设计——VGA/S端子
第11页:11、笔记本接口设计——RJ45/RJ11/1394
第12页:12、笔记本接口设计——扩展卡插槽
第13页:13、笔记本接口设计——串口/并口
第14页:14、笔记本接口设计——读卡器/音频
第15页:15、笔记本接口设计——红外/蓝牙无线
第16页:16、笔记本接口设计——光驱扩展/扩展坞
第17页:17、笔记本操作体验——键盘输入体验1
第18页:18、笔记本操作体验——键盘输入体验2
第19页:19、笔记本操作体验——触摸板
第20页:20、笔记本操作体验——功能快捷键
第21页:21、笔记本操作体验——指示灯设置
第22页:22、笔记本操作体验——影像效果体验
第23页:23、笔记本操作体验——音响效果测试
第24页:24、笔记本操作体验——散热噪音控制
第25页:25、笔记本评测知识——配置查看及功能分析
第26页:26、笔记本评测知识——软件系统与BIOS设置
第27页:27、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整机测试1
第28页:28、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整机测试2
第29页:29、笔记本性能测试篇——处理器测试1
第30页:30、笔记本性能测试篇——处理器测试2
第31页:31、笔记本性能测试篇——处理器测试3
第32页:32、笔记本性能测试篇——内存测试
第33页:33、笔记本性能测试篇——硬盘测试
第34页:34、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显卡测试1
第35页:35、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显卡测试2
第36页:36、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游戏测试1
第37页:37、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游戏测试2
第38页:38、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游戏测试3
第39页:39、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游戏测试4
第40页:40、笔记本性能测试篇——游戏测试5
第41页:41、笔记本性能测试篇——电池续航测试
第42页:42、笔记本性能测试篇——高清播放测试
第43页:43、笔记本评测综合评价和总结

为您推荐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热门排行

笔记本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